設計一款能幫助台灣人克服穿搭挑戰
並提升穿搭靈感的App

專案概述
台灣人時常被自己人說相比於其他國家穿搭很糟,因此找期望找出台灣人對於穿著的看法和痛點。並且設計了一款App來解決這些問題,其中包含提升靈感、誘因和樂趣等元素。
專案時程
兩個月
2023/01- 2023/02
我的角色
使用者研究
UX/UI 設計

問題

台灣人注重穿搭嗎?

台灣人不懂時尚、很少穿得好看的話題時常被討論。如果我們在各個論壇或新聞網站上快速搜尋,就能找到許多相關文章(如圖所示)。

圖來自Dcard, PTT, 新聞等

專案流程

專案如何進行

研究一

問卷調查
目標族群    

18 到 35 歲的人:一般認為他們比較重視外在,也比較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在穿搭上。

研究目標
  1. 找出台灣人是否很少穿得好的問題。
  2. 找出台灣人很少穿得好的主要原因。
  3. 找出使用者對台灣人穿衣的需求與痛點。
  4. 分析台灣人的穿衣行為與穿衣平台之間的互動關係。
圖為我在社團招募參與者
方法

我在我大學的 Facebook 社團發佈了一個問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項目:

1. 參與者對台灣人整體穿搭行為的看法。
2. 參與者自己的穿搭習慣及相關問題。

3. 參與者對於關於穿搭相關平台的看法。


樣本數: 132
年齡: 主要分布 19-24 歲 (83.3%)
性別: 女性 69%, 男性 31%

研究收穫
  • 16.6% 的參與者外出時總是穿著得體。
  • 59.7% 的參與者不知道如何穿著得體。
  • 50% 的參與者從不拍照記錄自己的穿搭。
  • 66.6% 的參與者不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穿搭照。
  • 89% 的參與者認為他們會因為某些原因嘗試使用穿搭的App。
  • 81% 的參與者希望透過穿搭App查看或學習他人的穿搭。

定義

機會點

我建立了一個機會點地圖,找出三種潛在的目標使用者,並使用 HMW 方法來定義必須解決的問題。

1. 我們可能如何幫助他們穿得更時髦?
2. 我們可能如何增加他們想要穿搭的頻率?


「如果大多數人都期望透過這個平台學習別人的穿搭,那麼誰會分享自己的穿搭呢?」,所以

3. 我們可能如何提高他們分享自己穿搭的意願?

研究二

圖為我與參與者進行訪談中
焦點小組訪談

在對目標使用者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有了更清楚的瞭解之後,我希望能透過第二輪的研究,對要處理的HMW問題有更進一步的想法。

方法

形式:Google Meet 2 小時會議
參加人數:8
年齡: 22~28 歲
性別:4 女 4 男
特徵:包括單身/非單身、會/不會打扮

是不是似曾相似...
情況 2:有好看的衣服,但缺乏穿搭sense
情況 1:總是買到類似的衣服

研究總結

使用者的需求或痛點是什麼?

經過一連串的研究,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可以幫助我之後的設計?

Problem Statement
In Taiwan, there is no app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facilitate people getting inspiration from others, and boosting their interest in dressing

人物誌

好的設計始於好的故事!

根據這三種潛在目標使用者,我為每個人建立了一個人物誌,幫助我專注於設計一個能滿足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

設計概念

我要如何幫助我們的使用者?

原型

高保真設計
搜尋與篩選
收集/比較衣物
帳戶與獎勵
新增文章
每日挑戰
1.適合正在尋找穿搭點子或學習穿衣技巧的使用者:
  • 首頁的熱門主題和標籤,以及每日挑戰,幫助尋找服裝靈感。
  • 根據研究結果選出最有效的篩選選項,例如顏色、高度和標籤。
  • 社群相關功能,例如多位使用者的穿搭、追蹤和儲存其他使用者的文章。
  • 在貼文中明確列出服裝的尺寸和相應的網上商店鏈接
2.適用於需要穿搭動力,並分享自己的服裝的使用者:
  • 使用正面回饋來消除讚的壓力,例如:「你的衣服幫助了 222 人!」
  • 社群相關的功能,例如與朋友分享挑戰和衣櫥
  • 對於害羞或重視隱私的使用者,可選擇匿名張貼
  • 為不擅長拍照的使用者提供拍照姿勢的建議。
  • 使用兌換商店優惠券的點數作為獎勵,鼓勵使用者分享他們的服裝。

回饋

使用者測試回饋

正向

  • 搜尋多人的服裝非常方便且創新。
  • 很容易比較身高相似的人的服裝,並連結到商店。
  • 衣櫃功能非常實用,可以避免購買相似的衣服。
  • 社群相關的功能非常有趣,而且促進情感建立。
  • 能夠透過App獲得衣服折扣是使用它的一大誘因。
  • 有些細節的設計非常的貼心,例如匿名和給予正面的回饋。

負面

  • 不確定每日挑戰功能是否足以吸引使用者的興趣。
  • 每頁的圖片格式似乎並不一致。

反思

我學到了什麼

在這個專案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研究來找出使用者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而不是依賴自己的假設。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從研究到設計,我都專注於核心理念和用戶需求。我相信,從使用者的角度來進行設計,有助於我創造出實用的產品。